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上海出品“红色题材”缘何屡屡惊艳观众叫好叫座
大型杂技剧《战上海》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有评论家认为,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杂技剧《战上海》的接连成功,正是近年来上海文艺院团坚持根据不同艺术样式的创作规律和院团自身优势,以“一团一策”改革为抓手,有针对性寻求突破创新的结果
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在修改打磨后全新上演。“令人惊喜的是,杂技能把英雄故事讲述得如此完整、震撼人心!”开幕演出现场,记者在观众中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评论,还将其与观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后的兴奋、激动联系在一起――红色故事的新时代讲述不仅抓人眼球,更动人心魄。许多观众眼眶含泪,情不自禁地感慨:“感谢英雄,赞美英雄!”
回想起来,《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今年5月第12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大戏,最终荣获文华大奖。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战上海》,接连两次盛会之上,上海以优质原创红色题材作品亮相,震撼了观众,也让业界同行由衷赞叹。中国艺术节是国内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集结全国各地顶尖原创新作;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则是汇聚全球顶尖演艺资源的平台,原创作品要与海外经典先锋面对面“过招”。
更难得的是,两部作品推出不到一年间,不仅获得观众业界的一致点赞,更在几轮演出中“越演越热”,品牌前景看好。
人们不禁要问,上海出品“红色题材”缘何屡屡惊艳观众,拉动市场?
从马戏城到现代剧场――不再单纯炫技,用红色题材在舞台筑起信仰的丰碑
“惊艳!全程精彩到底!”“有动作有血肉有感情的好戏!”这是不少观众在网络上给杂技剧《战上海》的评价。
可这放在一年前,对于上海杂技团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坐拥盛演14年的文旅金字招牌《时空之旅》,凭借《攀登―集体造型》《突破―抖杠》接连拿下世界杂技最高奖“金小丑”,可对于上海杂技团来说,高超的杂技技巧拿手,讲故事却是弱项。因而,探索通过一部讲述完整剧情的杂技剧,从为炫技而生的马戏城,走向对综合呈现要求更高的现代剧场,成为剧团上下一直以来渴望攻坚的课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暨上海解放70周年,展现解放军决战攻坚前夜的《战上海》红色题材摆在主创面前。红色题材一直是每个文艺院团想啃而难啃的“硬骨头”。回头看,《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战上海》皆取自同名经典电影。站在经典的肩膀上,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意,无疑又添一重难度。如果无法潜心创作、深入精神内核,难免流入“刻意煽情、流于表面、一味说教”的窠臼,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
要想感动观众,先得感动自己。这条最基本最朴实不过的创作要诀,被杂技人虔诚践行。创排《战上海》的经历,让青年演员对那些在硝烟岁月中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更添一分尊重与向往。排演阶段,饰演“连长江华”的主角王怀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宣誓:“我将用我的一生来争当英雄、怀念英雄、致敬先烈,给自己的杂技生涯添光增彩。”
发自本心对于革命信仰的认同,令其将浓烈情感灌注于超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剧中王怀甫与搭档合作的双人绸吊,是他在《时空之旅·时空恋人》中最熟悉不过的表演,可透过技巧所展现出对和平生活、美好明天的向往却更为厚重,引发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尽管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太多前情提要,王怀甫自己却在心里为人物写就了一段“人物小传”――江华是在上海读过书的大学生连长,虽然爱干净,可在解放上海的艰巨任务面前,匍匐于泥泞战壕也在所不惜。
正如评论家方家骏所说,杂技技巧所展现的向上力量,在《战上海》中与革命的崇高信仰,有着共通之处,而《战上海》将两者有机融为一体。这种肢体表演所传递出的情绪也感染着观众,在为技巧而欢呼、为信仰而震撼的双重情感推动下,观演全程都处于兴奋状态,即便走出剧场,这种情绪还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