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信息要闻

新闻动态

  • 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中兴通讯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嘉兴二期)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公司主题教育实地研学培训班
  • 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上海民航“学思贱悟新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活动
  • 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河北某单位团委2023年度团青专题培训班

联系我们

红色教育的课堂 · 思想锻炼的熔炉

联系人:叶主任

电 话: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邮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31号22幢4层4187室

“伟大建党精神在全球语境中的话语与叙事”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文章来源: 浏览次 2023-12-15 12:47:19

11.jpg

12月15日,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全球语境中的话语与叙事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教科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12.jpg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致辞中指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文化篇”新兴开启之时,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在全球语境中的话语和叙事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国际传播,应当“听得懂对方的,说得清自己的,交流着共同的”,形成互动共享的话语场域。要注重“双向交流”,围绕“话语”和“叙事”,立足“全球语境”背景,不断创新话语阐释与叙事方式,让世界更好了解动态发展中的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

13.jpg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上外依托“多语种+党建”的合作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探索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传播新途径。当前,建党故事的国际叙述路径、话语体系和红色文本的翻译传播、红色故事的世界意义等议题仍需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他指出,如何牢牢把握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是亟需探索和突破的重要议题。

14.jpg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在致辞中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成立以来,立足学校多语种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期待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宣传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新形势下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工作。

15.jpg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外是加深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优秀平台,要充分挖掘城市红色资源,依托多语种传播的优势,不断拓展与世界沟通交流,更加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以及其背后的思想和精神标识。他表示,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将与学界专家学者一起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凝聚力量,搭建平台,发挥优势,推动文化交流与进步。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主持开幕式。

16.jpg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建刚指出,讲好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故事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先进文明和思想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同人类进步事业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三个维度进行理解,把党的历史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

17.png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提到,上海的红色历史具有特有的国际印记,表现为“两种国际性”,一种是是外接式、常见型国际联系,指的是上海与英、法、德、美、俄、日等国家及其城市直接发生的联系;另一种是内嵌式、罕见型国际联系,指的是经与上海租界内各相关国家团体、个人发生的联系。国际性综合影响,是共产主义垂青上海的重要因素。

18.jpg

上半场主题研讨围绕“建党故事的国际叙事”主题,由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张玉菡主持。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外传播中心主任郑国玉,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教卫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赵鸣岐,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刘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钟霞,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一级主任科员曹典,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研究主管陶渊骏,复旦大学望道研究员助理研究员谈思嘉分别做了发言。

陶渊骏从党史展览怎样唤起观众共情展开,认为纪念馆应该充分激发讲解员在展览中的媒介作用,提升展览内容与现实的呼应度和融合度,在党史传播中要特别注重发挥想象力,要做观众想看的党史展览,更要做观众意想不到的党史展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前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卡拉尔(Gafar Karar Ahmed Karar)讲述了自己从身为苏丹共产党员的父亲口中了解到的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结合自己的历史学研究和近年来在中国的经历,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心系人民未来的政党,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轨迹和模式,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使得这一政党历经百年却依然青春焕发。他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为全人类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阿之间未来应当继续促进文化和经济纽带,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

19.png

下半场主题研讨围绕“翻译视域下建党故事的国际传播”主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主持。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思怡,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讲师王育伟,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副教授穆哈迈德·阿弗札尔(Muhammad Afzaal),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副教授马克西姆·希什科夫(Maxim Shishkov),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葡萄牙语讲师艾莉(Victoria Gomes Pereira De Almeida),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意大利语讲师莫忆澜(Ylenia Morando)分别做了发言。

20.png

穆哈迈德认为,中共党史的翻译是一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语言专业知识,还需要文化敏感性和历史意识。精准而有效的翻译可以帮助海外受众更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当前发展,在塑造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党史不仅是政治的叙事,更是包含文化和历史的洞见,关于这一故事的翻译不应当局限于意义,而应当传递出观点、文化的差异性。他建议可以通过构建多语种语料库、采用多种数字媒体、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多渠道推动建党故事国际传播。

马克西姆结合自己参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俄语导览翻译的经历,从中共党史翻译中的互文与背景知识出发,用具体实例指出通过背景知识之间的互相连接,在历史和对世界的认知中寻找交汇点,通过创造我们的共同互文,能够更好讲好中国的建党故事。

艾莉和莫忆澜也同样认为当前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尤为重要,通过分别介绍巴西和意大利关于中国党史译介的现状,她们进一步探讨未来应当如何通过更好的翻译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中外人文交流。

闭幕式由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张玉菡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在总结致辞中感谢与会专家学者从历史的维度、全球化的视野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全球语境中的话语与叙事的逻辑、途径和前景,期待未来大家携手为讲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